2020国潮汉风夜睢宁广场纳凉会活动(内容+时间)

导语 “国潮汉风·夜睢宁”暨2020年度广场纳凉晚会系列文化惠民活动即将开始,有哪些活动值得一看?

  “国潮汉风·夜睢宁”暨2020年度广场纳凉晚会系列文化惠民活动

  活动时间

  2020年8月—11月

  活动形式和活动地点

  通过“一个主场启动,城乡多节点联动”+网络直播的方式,让人民群众共享美好生活。

  一个主场启动:8月24日晚7时,在县城天元广场举办活动开幕式暨首场广场文艺演出,启动本次文化旅游惠民系列活动。

  城乡多节点联动:主要包括18个镇(街道)的文化对对碰巡演;400个社区(行政村)的“曲艺(琴鼓)行”;文化馆演艺厅的“红色影院”;县内景区、古黄河沿线乡村旅游点的旅游惠民活动。

  为了汇聚人气,扩大影响,彰显政府公共服务的公益性、均衡性和文化引领,本次系列文化惠民活动将分为夏季广场纳凉晚会、非遗展示、文艺巡演、睢宁景区旅游、红色电影等6个版块。

  1、歌舞广场(广场纳凉晚会)

  时间:8月24日—31日

  地点:县天元广场

  内容:每晚在县城中心广场举办一场文艺演出,每场演出由柳琴剧团、镇(街道)和民间文艺团队等推荐节目组成。

  2、“非遗·我们的生活”展

  时间:8月24日—29日

  地点:县天元广场

  内容:在县城中心广场每晚举办我县及周边地区有影响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或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手工艺、特色农副产品项目展示展销。

  3、“文化对对碰”

  时间:8月—11月

  地点:有特色的农民集中居住区或其所在乡镇

  内容:组织文艺团队和文化志愿者创排优秀文艺节目,深入规模化和有特色的农民集中居住区或其所在乡镇,和当地文艺团队联袂演出。

  4、“曲艺村村行”

  时间:8月—11月

  地点:社区和行政村

  内容:组织动员我县曲艺协会及琴书、鼓书演奏爱好者,深入社区和行政村,响应农村百姓需求,演唱传统曲目和新创唱段,走遍乡村,古风再传。

  5、“红色影院”

  时间:8月22日—26日

  地点:县文化馆,全县社区、新农村集中居住区及城区所有露天广场

  内容:在县文化馆演艺厅举办以放映红色电影为主题的“红色影院周”活动。展映活动计划放映400场,覆盖全县社区、新农村集中居住区及城区所有露天广场。同时,倡议全县院线电影下半年以各种形式让利观众。

  6、“畅游睢宁”(旅游惠民活动)

  内容:动员我县旅游行业发布“推动旅游发展倡议书”,让利于游客,优惠旅游。组织开展“百名文艺工作者游睢宁”活动,积极收集活动成果,组织举办“百名文艺工作者游睢宁文艺作品展”。

  8月24日晚,活动开幕式暨首场广场文艺演出的节目有哪些?

  开幕式节目单

  开场舞(美丽乡村火起来),少儿情景表演(梦娃),柳琴戏歌(如今又唱拉魂腔),汉服表演,非遗舞蹈(落子情),传统武术表演(中国龙),苏北大鼓(一碗生日面),旗袍秀,戏曲舞蹈(夜深沉),传统服饰秀(花仙子),苏北民俗荟萃。

  活动期间,又有哪些传统非遗项目参展呢?

  徐州香包

  徐州香包,又称“香囊”、“香缨”,俗称“香布袋”、“料布袋”。制作和佩戴香包的习俗在我国由来已久。

  徐州香包内容多以喜庆吉祥题材为主,包括十二生肖、吉鸟祥兽、佳卉奇果、等,如龙凤呈祥、鸳鸯戏水、松鹤延年、喜鹊闹梅等,之后出现了以戏曲人物脸谱、布袋和尚(招财)、麒麟送子、观音送福等为题材的作品。徐州香包造型多样,主要有心形、圆形、菱形、元宝形、蝴蝶形、花瓶形(保平安)、水滴形、长方形、人物娃娃及立体软雕塑造型等。

  徐州香包内装由十八种中草药配置成的香料,戴在身上既可驱毒辟邪、防潮驱蚊,又能装饰房间、净化空气。

  丰县吹糖人

  相传,唐代以前就有吹糖人,早期流传于中原及西北广大地区。清代,始由西北传入丰县,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丰县吹糖人以糖稀(饴糖)为主要原料。而糖稀分麦芽糖稀和以大米、大麦为原料,经混合、发酵、过滤、熬制而成的糖稀。之后,将麦芽糖稀熬去水分,加入实用色素,冷却成糖稀块。“吹糖人”前,将糖稀块温火熔解即可,制作方法以口吹手捏为主,辅以模印。可吹制成各种人物、动物、植物果实、生活用品及少年儿童喜爱的各种玩具模型等。

  邳州农民画邳州农民画是邳州极具群众基础的一种传统民间美术,起源于邳州传统的民间绘画,有着悠久的历史。邳州先民早在6000多年以前彩绘技法就已相当成熟;解放初期,人民当了国家主人,翻身农民以极大的热情,开始了美术创作,这时主要是以农民壁画为主要表现形式,内容多是宣传先进,批评落后的一些社会现象。从此,这一传统美术形式被称为“农民画”。

  泉山花鸟字

  泉山花鸟字是以鸟为图腾的徐州先民在东周时期创造的鸟书、凤凰书(凤鸟书)融入了花草图案(图画)而得名。

  泉山花鸟字又称“凤凰字”、“凤鸟字”、“鸟字”等。

  泉山花鸟字艺人在特制的多彩刷形扁笔上并列蘸多种颜色,以字为载体,用画写字,尤其是在笔画转折之处多色浸润,色趣变化无穷。其结构用字里藏画的形式,巧妙地融字、画于一体。字以画现身,画以字显形。字画交融相合集于一身,色彩艳丽充满喜庆,给人以巨大的艺术享受和视觉冲击,画面既有中国画的韵味又有西洋画的厚重。

  铜山侯氏毛笔制作工艺

  铜山侯氏毛笔制作起源于清末,创始人是侯成文老先生。目前,铜山侯氏毛笔制作工艺主要分布在铜山区郑集镇及徐州市区。

  铜山侯氏毛笔制作流程有设计、选料、配料、拔毛、水盆、结头、蒲墩、装套、择笔、抹笔、刻字等工序。每道工序又有若干道小工序,做一支毛笔大小工序要达到一、二百道。铜山侯氏毛笔可分为纯羊毫类、纯狼毫类、兼毫类等三类,其独有的使用特性和艺术欣赏特性成为书画爱好者珍贵收藏之宝。

  草桥柳编

  草桥柳编历史悠久,最早产生于清朝康熙年间。

  草桥柳编是以顺河柳的柳条为原料,利用柳条柔软易弯、粗细匀称、色泽高雅等特点,编织成各种生活用品和工艺品,如笆斗、筐、簸箕、花篮等。新沂草桥柳编技艺复杂,根据作品的形状不同,其编织手法也不同,工艺流程大致分为: 扎量上条、打底、削茬、整圆、上圈、上梁等,编织的技法主要有平编、纹编、勒编、砌编、缠编五种。

  草桥柳编是纯手工编织的一种绿色环保制品,它花样品种丰富,朴实自然、造型美观、轻便耐用,深受百姓的喜爱。

  新沂蓑衣编织技艺

  蓑衣编制历史悠久,最早文字记载出现于《诗经Ÿ小雅Ÿ无羊》。新沂蓑衣编织技艺具体时间已无据可查,根据左佃玉家谱可追查至清咸丰年间,流传至今已有150多年历史。

  新沂蓑衣使用当地盛产的官草编制而成,状如披风,短至腰部,穿在身上起到遮雨保暖的作用。其编织技艺流程主要有挑选收割官草、晒制官草、夜露、搓草五、制作领口、做后片、收尾整理等。

  在社会历史长河中,新沂蓑衣成为当地农耕时代劳动人民非常实用的生产生活用品,是那个时代人们用于遮风、避雨和保暖的重要实用工具。

  徐州剪纸

  徐州剪纸,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目前,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17人。

  徐州剪纸内容包括历史人物、神话传说、戏剧人物、动物植物、花鸟鱼虫、生活场景、田园风光等。徐州剪纸的表现形式有鞋面花、窗花、顶棚花、盆花、枕花、帐花、灯花等;另一种是套色刻纸。刻纸主要作品是门吊子,又称门笺。

  徐州剪纸艺人用独特的艺术语言,对黑白关系的大胆处理和把握。作品中有时会出现大面积的空白,有时在大面积的色块中不着一剪,有时又出其不意的在大面积的色块中,镂出一些灵性的物像,显示出极高的艺术水平。

  云龙编结工艺

  民间编结工艺源于民间彩扎。民间彩扎是指用竹篾或铁丝为原料,用棉纸、纱布、丝线扎制的艺术造型工艺,俗称“扎作”。

  云龙编结工艺以高梁莛、竹子为主要原料,集编、扎、糊、剪、绘多种技艺于一体。其种类分为蝈蝈笼等小件作品、高梁莛编结宫灯、竹编宝塔寺院等。云龙编结工艺系纯手工制作,主要工序为扣、围、扎、穿、编等,制作工具为凿子、锉子、木槌、线锯、刨子、钳子等。云龙编结造型优美,结构巧妙,工艺精致,色彩雅丽,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独创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云龙编结也逐渐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相结合,草、塑料彩带、毛线彩绳等皆可编织。草编、塑编、绳编、钩织等系列作品造型生动多姿,形神兼备,栩栩如生,保存长久。

  伏暑天气,只能待在家里?

  NO!

  拒绝腐宅,走出家门

  这些文化惠民活动在召唤您!

点击关注本地宝
返回首页

热点推荐

最新阅读

本地宝产品
反馈 提问